
腹瀉是指比平時更頻繁地排便。這是胃腸炎的主要症狀之一,另一種是嘔吐。
腸胃炎是胃部或腸道感染有害細菌或病毒而導致發炎引起。 持續2~4日的腸胃炎並不需要進行治療,但嚴重的腹瀉可能是危及生命。嚴重腹瀉令體液過分流失,尤其威脅嬰兒、小朋友、營養不良及免疫力較低人士。腹瀉是令全球幼兒(5歲以下)夭折的元兇,導致76萬幼兒死亡。
但腹瀉是可以預防的。保障食水安全,完善衛生設施(包括妥善處理垃圾),並經常使用梘液及水洗手,患上腹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。
腹瀉成因
一般來說,感染性腹瀉是通過被污染的食物及水傳播(因此食用後腹瀉)。接觸過被污染的食物及水,或如厠後不洗手都可能導致交叉污染。不同類型的細菌、病毒及寄生蟲都可引起腸胃炎,並伴隨腹瀉。一些常見的包括:
- 細菌:如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
- 病毒:如諾沃克病毒或輪狀病毒
- 寄生蟲:如贾第鞭毛蟲
症狀?
患者會:
- 排稀便
- 胃部不適或絞痛
- 急需使用廁所
- 噁心和嘔吐
- 發燒
- 食慾不振
- 脫水
腹瀉一般會在幾日後緩解,但期間要注意不要脫水。
請飲用大量水,亦可服用口服脫水補充液(ORS),有效補充在嘔吐或腹瀉時大量流失的礦物質及鹽。這類型補充劑一般是易溶於水的膠囊。
三餐需按時進食,但應避免油膩、過咸、過辣、過甜及過量。若是寶寶患病,仍需正常餵食/餵奶。
成人若持續腹瀉多於一星期,請及時就醫。
保持雙手清潔
謹記如厠後及進食前後用梘液及水清潔雙手。
洗手間衛生:
馬桶要能恰當處理人類排泄物(尿液和糞便),才能防止導致腹瀉的病菌傳播。馬桶需與污水系統或即時衛生系統(如化糞池或滲水坑)相連。使用後的廁紙與排泄物都應被徹底沖走,並用清潔劑清理馬桶內外的污漬。馬桶周邊的區域亦需保持清潔,座椅、馬桶蓋,沖水手柄應定期清洗及消毒。保持馬桶蓋蓋上,避免蒼蠅傳播病菌。
食品衛生:
保持食品衛生能有效防止腸胃炎、腹瀉及食物中毒
- 清洗及消毒食物處理用具:準備食物(特別是生肉、魚和蛋)。處理食物過後應清潔所有用具。使用過的餐具及器皿可用清潔劑和熱水清洗
- 生熟食物分開存放
- 食物要徹底煮熟
- 適當冷藏食品避免細菌滋生
若有家人腹瀉,需特別留心照顧:
- 家庭成員避免共用餐具、毛巾及個人護理用品,如擦面巾和沐浴海綿
- 腹瀉的患者應避免準備食物給別人
- 每次排便後都應徹底清潔及消毒馬桶,包括座椅及沖水掣
- 請經常用用梘液及水徹底洗淨雙手
- 腹瀉停止後至少觀察48小時,才回到公司或學校
安全的食水:
受污染的水是發展中國家傳染病最顯著原因之一。請確保你和家人飲用衛生食水。家中儲水器皿必須有蓋,取水時不能直接接觸水或飲用。每次使用後都請清洗器皿。若不清楚水質,請適當處理再飲用。